试验塔地基加固项目
时间:2017-05-22 作者: 点击量:3870
一、编制说明
1、编制依据
(1)、基础平面图等结构图纸;
(2)、现场踏勘;
(3)、相关规范规程
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》 GB 50007-2011
《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》 JGJ 79-2012
《地基处理手册》(第三版)
其他相关规范、规程等。
2、工程概况
(1)、一般概况
本工程为梅思安试验塔地基础加固工程项目,本工程为整体基础加固形式。
根据本工程地质结构形式,拟对基础作以下处理:采用自地面向上进行花管式压密注浆加固,加固范围为地面以下7m注浆。
(2)、地质条件
详见本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内容。
二、加固设计方案
1、设计概况
利用注浆加固适用于建筑地基的加固处理条件,本次地基加固拟选用注浆加固改良工艺。
根据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》GB50007-2011,第5.2条承载力计算
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.5m时,从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、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,尚应按下式修正:
fa=fak+ηbγ(b-3)+ηdγm(d-0.5)
式中:
fa--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;
fak--地基承载力特征值,依据地质勘察报告,得①层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50Kpa;
ηb、ηd--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,按基底下土的类别查表5.2.4取值;
γ--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,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;
b--基础底面宽度(m),当基宽小于3m按3m取值,大于6m按6m取值;
γm--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,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;
d--基础埋置深度(m),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。
本次地基加固范围,根据上述公式,解得:天然地基的承载力:fa=50+0+1×18(0.7-0.5)=53.6Kpa
地基加固改良处理后,根据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》GB50007-2011,第5.2条承载力计算
同上天然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,
fa=fak+ηbγ(b-3)+ηdγm(d-0.5)
fak--地基承载力特征值,依据在素填土中注浆的经验取90KPa~130KPa,施工完成后应进行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进行核对;
ηb、ηd--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,按基底下土的类别查表5.2.4取值;
γ--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,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;
本次计算压密注浆加固后γ取19.8 KN/m³
b--基础底面宽度(m),当基宽小于3m按3m取值,大于6m按6m取值;本次计算取6m。
γm--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,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;
d--基础埋置深度(m),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。
解得:加固后地基的承载力:fa =90+0+1×18(0.7-0.5)=93.6Kpa
针对事故情况及基土性质,决定采用注浆法加固。实践经验表明,只注入水泥浆一种浆液的单液法。
1.注浆材料及注浆压力
经研究比较,注浆材料水泥为主剂,采用42.5级水泥,水灰比为0.8。
2.加固深度及半径
注浆加固深度为地面以下7m,对地面以下土体全部加固。平均每孔注浆0.25m³,加固半径0.4m以上。注浆孔位亦采用压密注浆梅花布置孔位注浆。
施工时控制好注浆压力、浆量,以便形成有效的加固体半径,将加固体连成一片,提高加固土承载力。
土层加固改良后,往往注浆孔处形成一个砼小柱,浆液呈脉状充填于四周土层裂隙中,组成加固体半径一般为0.7~1.1m。施工时控制好注浆压力、浆量,增加加固体半径,注浆孔按间距0.8-1M梅花形布孔,同时需避开墙、桩等障碍物。
2、注浆方法
本工程注浆加固施工工序如下:
定孔位→凿孔→插管→注浆→提管→复插管→复注浆→拔管→封孔。
(1)打孔及插管:用工程钻机成孔,孔径6-8cm,钻到设计标高后插入注浆管,注浆管采用下部钻眼的花管;
(2)制备浆液:浆液严格按配比要求制备,依次定量加入添加剂,充分搅拌均匀后,水泥浆液应过滤两次后方可使用;
(3)注浆:保证注浆压力稳定及注浆泵正常运转,不得中途停注。如固故停泵,需重新插管补浆,原则上应定量注浆;
(4)提管:提管注浆中要均匀提升注浆管,逐段提升逐段注浆直至地表,可形成糖葫芦状结石体;
(5)二次注浆:当吃浆量过大或对于重点加固区段,可采取二次注浆。即待第一次注浆初凝后,在此孔中重新插管注浆;
(6)冒浆处理:注浆时发现管壁间冒浆或邻孔窜浆时,要停注片刻,待浆液凝固后再注;
(7)停止注浆标准: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停止注浆。
①、浆液从孔口或其他地方冒出;
②、注浆压力超过规定值;
③、注浆量超过规定值。
(8)注浆顺序:先外围止水帷幕后内部平台加固。每段施工应本着由疏到密、对称均匀的施工顺序,严禁分块集中连续注浆;
注浆时拟采用“注一跳二”方式进行。
3、施工参数
(1)浆液配比:水:水泥= 0.8:1
(2)一次注浆压力:0.2~0.4MPa
(3)水泥用量:不小于0.12T/m³
三、施工质量管理措施
1、质量标准
孔位的允许偏差根据规范保证达到优良:
孔位偏差不得超过50mm;
认真做好施工记录,深度记录误差不得大于50mm。
其他未尽事项详见相关规范规程。
2、针对本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
使用的水泥要求出厂质保单,并有检测报告,过期的、受潮结块的水泥不能使用,水玻璃要有出厂合格证,并报甲方。
开工时由相关单位代表(建设单位、监理、设计及施工方等)共同监督试注3个孔位,确定注浆参数。
施工严格执行《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》,认真做好施工记录,每天填写记录,报甲方审查认可。
注浆结束7天内选点进行进行自检,检验土体加固后的强度和承载力估算值。
施工过程若出现质量问题,均应立即报告建设单位现场代表,对质量采用的补救措施,必须征得建设单位,设计人员同意后才能实施。
施工阶段需控制附近堆载,以免出现不均匀沉降等现象,影响加固效果。